一、原料选择与处理
原料种类
淀粉类:豌豆淀粉(传统凉粉常用,质地细腻)、绿豆淀粉(弹性好)、红薯淀粉(口感软糯)、木薯淀粉(透明度高)等。
其他原料:部分配方会添加少量明矾(增加韧性,但需控制用量)、食用碱(调节 pH 值)等。
预处理
淀粉需过筛去除杂质,用清水浸泡至完全溶解,形成淀粉乳。
二、糊化工艺
配比
淀粉与水的比例通常为 1:5~1:8(如 100g 淀粉配 500~800ml 水),具体根据原料吸水性调整。
若需增强韧性,可添加少量食用胶(如卡拉胶)。
加热糊化
将淀粉乳倒入锅中,边加热边搅拌(避免结块),温度升至 90~100℃ 并保持 3~5 分钟,使淀粉充分糊化。
传统 *** 可能用明火加热,工业化生产常用夹层锅或连续式蒸煮设备。
三、凝固与成型
自然冷却法
将糊化后的淀粉糊倒入容器中,静置 2~4 小时(或冷藏加速凝固),形成凝胶状。
需避免振动,防止凉粉碎裂。
凝固剂辅助
部分工艺会添加 石膏水( *** 钙溶液)、 卤水(氯化镁)或 食用酸(如白醋)促进凝固,需精确控制用量以防过老。
四、后处理与包装
切割与分装
凝固后的凉粉脱模,切成块状、条状或丝状,可直接销售或真空包装冷藏。
防腐与储存
短期保存:冷藏(2~4℃)可存放 1~2 天。
长期保存:可采用巴氏杀菌或添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,延长保质期。
五、关键技术要点
温度控制:糊化温度不足会导致凉粉易断裂,温度过高可能破坏口感。
搅拌均匀度:糊化过程需持续搅拌,确保淀粉均匀分散。
卫生要求:生产环境需符合食品卫生标准,避免微生物污染。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凉粉易碎:可能因淀粉比例过低或糊化不足,需调整配比或延长加热时间。
口感过硬:可能因凝固剂过量或冷却时间过长,需优化配方。
色泽不佳:原料纯度不足或储存不当,需选用优质淀粉并避光冷藏。
根据生产规模不同,可选择家庭手工 *** 或工业化流水线生产,核心技术原理一致,但设备和效率存在差异。
我们一直专注于淀粉制品的研发和创新。如果您在加工生产凉粉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,可与我们联系。